服务热线:13728687007

站内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湛江私人调查事务所-社交媒体时代的婚姻、交友与丈夫们?女教授田野调研揭秘

你的位置: 首页 > 侦探新闻

湛江私人调查事务所-社交媒体时代的婚姻、交友与丈夫们?女教授田野调研揭秘

2025-09-10 09:12:02  点击量:

(视觉中国/图)

设置程序、查阅信息、锁定对象、进行搭话、线下会面、建立亲密关系,之后不再有联系。

已婚男性在社交平台上进行的“交友”活动,被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程萍在其博士论文《社交媒体中的婚姻与个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3月)中称作婚外性“制造环节”。程萍指出,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普及,匿名的社交网络平台正成为部分已婚男性婚外行为的“合谋伙伴”。他们中一些人,将性和婚姻、家庭剥离。

二零一六年,依据民政部统计,依法完成离婚程序的伴侣达到四百一十五万八千对,离婚比例首次超越三千分之一。当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婚姻家庭咨询行业峰会中,首任执行主席舒心指出,自二零一四年起,经由微信、陌陌软件“交友”,或是涉及“婚外情”事件数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程萍发现,网上正流行一种说法,称社交平台是导致婚姻破裂的潜在元凶。

2015年,程萍是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一名博士生,她选定这一研究方向作为博士论文的探讨对象,她长期使用名为“刷来”的社交应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深入调研,该软件是一款知名的陌生人社交平台,出于学术伦理的考虑,相关文献中对其名称进行了处理起初,她打算开展性别关系方面的探讨,不过因为“几乎找不到女性愿意参与访谈”,程萍便把调查对象限定为网络平台上的已婚男士,继而采用参与式观察和非结构化访谈两种手段,接触了28位有着明显婚外情倾向的已婚男士,这些人在著作中用“M+数字”作为代号。

程萍认为,这些受访者普遍表现出心态上的矛盾与纠结。比如,一位销售主管声称深爱配偶与家庭,却持续从事损害对方的行为。他在国外任职期间,同时与三位女性保持着不正当的亲密关系。

对程萍而言,探究并非单方面获取的活动。每当程萍向他人表达学术访谈的构思,往往引出诸多疑问——女性群体对此议题有何见解、其他受访者是否展现过同类举动性与婚外情,乃至质疑自身是否存有生理异常,“他们接纳我的工作,也是借助我洞察社会大众的观点”。

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二日,程萍与南方周末报业集团记者谈及她的实地考察工作及个人感悟。

《社交平台上的婚姻与个人》,社科文献出版社,2022年3月。 (图片来源于资料/图片)

每天平均10条搭讪信息

南方周末:社交媒体上的婚外性现象是如何进入你的研究视野的?

程萍: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在一所培养媒体人才的学校执教近十年时间。大概在2012年前后,我注意到各种社交平台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讲课时,我看见学生们经常拿出手机用“发现”功能认识新朋友。那个阶段,大家似乎都怀着十分激动和好奇的心情,每天都要打开应用,浏览的动态、发表的留言往往能看上好一阵子。我的学生和家里人,还向我介绍了书中提到的那个交友软件“探探”。他们表示那个平台非常吸引人,能够让人发展恋情、建立友谊、参与集体活动,用户形象也塑造得十分生动,包含照片、个人简介和最新动态。由于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知识让我产生一些顾虑,我猜想这种应用可能会对个人生活造成影响。

2015年时,新闻报道了离婚数量增加的情况。有人觉得,这背后有社交媒体这个“隐形杀手”在起作用。我逐渐明白,社交媒体肯定会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让我开始思考当代婚姻家庭与社交媒体之间的联系。

南方周末询问最初研究是如何开展的,是否运用了一些能够增加被主动接触概率的方法湛江商业调查公司,这些方法具体是什么?

程萍:2015年,同类App竞争激烈,刷来在产品研发和用户感受改善上进步很快,有助于我深入探究用户怎样在平台上获得满足感,所以我决定将它作为我的调研对象。安装软件后,除了真实姓名、住处、联系方式这些隐私信息不填,性别、岁数和职业这些个人基本情况会与现实情况相符。坚持同样的想法包含两个原因,我着重考察的对象是男性,因此我的资料必须设定为女性,并且我的形象要显得年长,接触的目标主要是已婚男士。

此外,“活跃级别”反映了使用者的日常参与程度、整体吸引力以及购物实力。维系社交互动,务必维持相应水准的在线状态。那段时间我几乎每日登录,并运用位置服务功能,让系统自动记录位置信息,同时设定向他人展示距离的选项。我还将阅读时记录的要点,整理成动态内容发布出去。在2015年至2018年7月期间,我总共发布了四百五十余条信息,通过不断互动将账号等级提升至LV.54,由此得以长期隐藏身份。

南方周末:来搭讪的男性是如何被你说服,成为被调研的对象?

程萍说,三年时间里,她每天大概能收到十来个男性用户的问候留言,每当她的位置信息有变化,就会变成“附近的人”列表里的陌生人,这样就会收到更多的问好信息,这可能是因为人们见到新面孔时总会感到好奇。

结识异性的途径形形色色。某些人开门见山,一上来就提议“有空一起玩”;另一些人则含蓄,会先打趣“好像以前没在附近遇见过你”,但谈话中总会慢慢暗示“约会”的可能。一旦察觉对方意图明显是寻求婚外情,我会向他们说明我的工作,并且保证会保守他们的秘密。通过这种方式,我总共和大约八十名男性用户建立了联系。

偶有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部分受访者会就访谈事宜提出特殊愿望,例如有人希望我协助引荐女同学,还有人会用言语或影像进行不恰当的举动。面对此类情形,我总是客气地结束对话。

最终借助随机方式选出了28名男性,这些人大多有参与研究的意愿,已婚,经常使用该软件,并且希望通过软件寻找性伴侣,我对他们实施了深入的线上交流,条件允许时也会进行线下交流。

《浮城谜事》的剧照,展现的是一部2012年上映的影片,该影片围绕丈夫屡次不忠而引发的案件展开叙述。(资料图/图)

穿帮了怎么办?

南方周末问,已婚男士通常用什么方法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

程萍:自我展示的方式十分直接,有些人会在网名和签名里明确透露交友意愿,例如样本M26的网名是“品味的男人”,M11的网名是“猥琐的胖子”,M01的签名是“人生得意须尽欢”,M09的签名是“再不疯狂就老了”。然而在个人状态调整方面,多数人倾向于选择“不在线”模式,并且频繁变换头像来更新个人资料,以此躲避熟人的追踪,让自己更加隐蔽。每当我和他们打招呼时,都必须再次核实对方究竟是谁。

南方周末:对于婚外性的形式或成本,他们会有什么考量?

程萍表示经济开销并非他们首要关心的问题,看电影、用餐、预订酒店、赠送小件物品等花费都在他们的接受能力之内,而且由于与陌生人建立的关系可以随时中断,他们通常不会在社交平台上和女性产生复杂的经济往来。

他们多数会将安全视作首要考虑。在挑选目标时,倾向选择家庭状况稳定且已婚的女性湛江私人调查事务所-社交媒体时代的婚姻、交友与丈夫们?女教授田野调研揭秘,或是离异或独居的女性,这类人群更容易建立稳定且安全的关系。此外,他们会为自己划定一条界限,确保不会波及自身的家庭稳定。倘若对方未事先告知便主动联系,或者其情感表现已超出适当范围,他们或许会屏蔽对方,或者直接让对方知难而退。

南方周末:这些男性不担心会穿帮吗?

程萍谈到,受访者M02是一名销售负责人,在某个阶段,他被派往某个地方任职,同时与三个通过互联网结识的女性保持着不正当的亲密关系,这让他后来感到十分矛盾。他向程萍询问,如果她们发现了他真实的住址或者出现破绽会怎样?其实他自己内心也十分担忧。

南方周末:妻子不会有所察觉吗?

程萍说,他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长远规划,另一种是具体行动。长远规划方面,作为已婚人士,他们会在家里尽量显得自然,扮演好伴侣、父亲和儿子的角色。不过,其中有些人对伴侣和孩子的感情是真挚的,不能说完全是装出来的。

他们善于在策略层面隐藏软件,方法包括将其藏于特定目录,或频繁地安装与移除,例如M05在工作时段安装,结束工作后移除,M01在外出期间安装,返回家中后卸载。部分人还会事先商定秘密联络方式,M16的做法是日常不主动联系,欲沟通时向对方发送一个微笑表情,M02则通过发送一则房地产宣传内容与对方建立联系。有些人会设法不留下酒店入住的痕迹,例如M20和M26会直接在外面租一间公寓,然后定时秘密会面。

自我合理化

南方周末表示,有人谈到,某些被访者对受商业气息影响较大的性交易抱有抵触情绪,并且反感这种交易模式,他们更倾向于寻找与普通已婚女性之间基于相互喜欢和相互吸引的情感关系,这种偏好值得探究。

程萍坦言研究时有不解之处。若以“男性皆为下半身生物”的陈旧看法去剖析他们,显然过于简略。通过调研她察觉到,这些人追逐身体欲望的同时,亦存某种浪漫情怀的追求。他们反对色情交易,觉得职业的“过于虚假”、缺乏真情实感,更愿意参与不涉及金钱的、双方自愿的性活动,这类交往对象有时会被称作“知己”,因此实际上性和情感很难彻底分开,比如样本M24,他是一家国企的负责人,他说明不找晚辈,不找同僚,他期望寻找的是和他价值观一致,能够探讨现实和情感的人。

南方周末:社交媒体时代婚外性的原因,和过去有差异吗?

程萍提到,人们经常用“婚姻不幸福”和“男性天生如此”来解释这种情况,不过通过交谈发现,有些人还会将其归结为“社交环境说”。例如,个体户M26就指出,在他的社交圈子里,带“地下情人”参加聚会是常见现象,而且大家会互相隐瞒。在他们那个群体中,性关系被视为一种潜在的社会地位标志,或者是加强彼此情谊和信任的手段。有些男性会鼓吹所谓“性快感说”,在他们心目里,性同爱情、婚姻、家庭的关系正在逐渐淡化,蜕变为纯粹的生理满足,变成一种简单的消遣和娱乐途径。

部分访谈对象表示,于家中无法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婚外性行为能够起到调和与补偿的作用。

存在一种“男性主导论”。对于M21而言,掌控陌生的美丽女性能令他感到激动。这种行为被视为他建立男子气概的途径。

南方周末表示,你谈到,确实不少已婚男士的婚外情,是建立在婚姻稳固优先的基础上的,他们“越轨”行动依然受到社会道德的严格约束,部分妻子甚至会默认,扮演同谋角色,如何看待这种婚姻至上的人生信条?

程萍说,这不过是趋利避害的考量。有研究者指出,我国不少结合往往不够幸福却十分牢固。譬如,一旦家庭破裂,就得处理财产分配、子女监护以及社会资源等棘手事务。对M28而言,婚姻还关乎维系各类社交网络,包括亲戚圈子、朋友群体和同窗圈子,一旦关系终止,便可能丧失诸多支持。M02和M17认为不能与妻子解除婚姻关系的原因是,岳父岳母对他们十分优待,在购置房产过程中还提供了经济上的帮助,学者翟学伟曾经阐述过“报”这一观念,这些男性觉得妻子给予他们的恩惠远超情感层面,他们通过维持婚姻稳定或保障家庭完整来实施这种“报”。有些妻子没有财产,她们决定对婚姻问题视而不见,独自将孩子抚育成人,等到时机合适了再提出解除关系,这也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的考虑。

“基本没有女性愿意接受访谈”

南方周末提出疑问:社交平台是削弱了家庭关系的稳固性,还是增强了家庭关系的稳固性?

程萍:根据研究分析,社交平台为部分已婚男士提供了展现真我的渠道,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他们进行婚外情事的帮凶。

但是,社交平台对于家庭稳固程度的作用不大。实际上,正是因为要守护家庭和睦这个基本准则,他们才会利用社交平台这种投入少回报高的途径,实施婚外的情感出轨。在他们心目中,这是处理家庭、个人和情欲矛盾时,能够采取的最优方案。

南方周末表示,这些人形成了某种说法体系,以此证明自身行为,然而这种做法依旧违背了道德与忠诚原则,您在调查期间是否产生过思想上的纠结?

程萍:显而易见,这些已婚男士在婚姻中的不忠行为是既定事实。然而,我也清楚,这群男性用户具有复杂性,在交流时,他们中有些人也向自己展示了内心的脆弱和挣扎,并且这种表现打破了传统观念里对男性气概的认知。针对M01,尽管他声称不满足于家庭生活,但他的微信朋友圈中始终充斥着妻子和儿子的照片。

这种矛盾促使我反思,在普遍的看法中,男性是不是被模式化了。

南方周末问,现行的性别观念对女性造成什么后果?你为何不曾探讨女性的婚外性关系?

程萍:事实上,父权文化确实让女性性欲难以释放,国外学者吉登斯就指出过,双重标准让女性面临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既要求她们保持纯洁,又指责她们轻浮,要是女性在性方面过于自由,往往很难被社会容纳,而男性即便婚外有情,反而可能被视为有气概的表现

对女性的社会控制也直接干扰了我的调查工作。最初,我计划从事性别关系方面的研究。然而,在与众多女性接触过程中,即便我坦陈了学术意图和研究者身份,她们依然普遍拒绝参与访谈。最终,我仅通过一位男性联系到一位女性受访者。由于女性群体无法构成有效样本,不得已将已婚男性纳入了研究范围。

南方周末提出疑问:将网络婚外性作为学术探讨对象,对现代婚姻的难题有何价值?

程萍说,这个情况说明,我们常常还没准备好迎接家庭生活,就稀里糊涂地步入了婚姻。以那些已婚男士为例,许多人把结婚看作人生必经的过程,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婚姻中责任和权利的关联。样本M28将成家视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而M09则把婚姻当作人生的终极追求,同时许多受访者的婚姻关系长期极不稳定,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为婚外情提供了条件,即便在社交网络普及的当下,人们依然难以构建真挚的情感纽带。如今谈情说爱、结束感情乃至发生关系,都能借助网络完成,可一旦应用程序被删除或服务中断,双方的情感联系便会变得松垮易碎。

怎样加深对男女的认识,怎样更加看重对婚姻家庭的引导工作,以及在未来智能化的社会里,科技会对人类的情感连接产生怎样的作用,这些都需要借助社会学思维不断深入探究和应对。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庄泽铃 南方周末记者 苏有鹏

首页 |关于我们 |调查范围 |侦探新闻 |侦探事务所 |私家调查 |外遇调查 |保密协议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13728687007

Copyright © 2012-2023 湛江本地侦探调查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开发区人民大道中45号祺祥大厦电话:13728687007手机:13728687007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88889999号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